拾遗·宋代瓷器掠影(6)
发布日期:2025-05-21 18:11 点击次数:142
图片
首都博物馆童子诵经壶(图1)图片
首都博物馆童子诵经壶(图2)图片
首都博物馆童子诵经壶(图3)图片
大英博物馆 鲵(人首鱼身)形提梁壶图片
大英博物馆 骑龙人形壶图片
大英博物馆 印花柳斗纹葫芦瓶图片
辽宁博物馆辽代白瓷印牡丹纹方碟(图1)图片
辽宁博物馆辽代白瓷印牡丹纹方碟(图2)图片
辽代白瓷印牡丹纹方碟图片
山西博物院辽代白瓷三叉提梁壶、辽代白瓷弦纹贴花狮钮执壶(图1)图片
山西博物院辽代白瓷三叉提梁壶、辽代白瓷弦纹贴花狮钮执壶(图2)图片
山西博物院辽代白瓷三叉提梁壶、辽代白瓷弦纹贴花狮钮执壶(图3)图片
山西博物院辽代白瓷三叉提梁壶、辽代白瓷弦纹贴花狮钮执壶(图4)图片
山西博物院 宋代介休窑镂空香薰图片
山西博物院 金代霍州窑鸡心形划花盖罐图片
河北省博物馆 唐代井陉窑刻划花鱼形壶(图1)图片
河北省博物馆 唐代井陉窑刻划花鱼形壶(图2)图片
北京故宫刻划花大梅瓶(图1)图片
北京故宫刻划花大梅瓶(图2)图片
北京故宫刻划花大梅瓶(图3)图片
北京故宫刻划花大梅瓶(图4)图片
吉美博物馆剔刻花葫芦形白瓷执壶(图1)图片
吉美博物馆剔刻花葫芦形白瓷执壶(图2)图片
吉美博物馆剔刻花葫芦形白瓷执壶(图3)图片
吉美博物馆白釉刻花牡丹纹水注宋瓷体系 播报 编辑 宋代工艺美术种类,瓷器成就最高。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按体系分,分别有以下几种: 一、 青瓷体系 1、汝窑(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它是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 2、官窑:皇家自办,烧制御用瓷器,有“紫口铁足”成为南宋瓷器精品。 3、哥窑与龙泉窑(即弟窑)(浙江龙泉县)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哥窑瓷器最大特点是瓷器通体开片,开大片为“冰裂纹”,开细片“鱼子纹”,极碎为“百圾碎”,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称为“金丝铁线”。弟窑,既龙泉窑 4、钧窑:河南省禹县,以绚丽多彩著称于世,突破以铁为呈色剂,创造铜红釉窑变技术。 二、白瓷体系 1、定窑(中心窑场位于河北曲阳县灵山镇) 2、磁州窑:宋代著名民间窑,以白地黑花剔刻装饰最有特色。 三、黑瓷系 釉汁的铁含量达到8%,瓷呈纯黑色 1、建窑: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2、吉州窑:江西吉安永和镇 瓷器窑龙泉窑为中国宋代南方民间名窑之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已发现烧窑遗址数百处,以大窑、金村两地窑址遗存最多,烧瓷质量最精。始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期以后窑业极盛,明中期后渐衰,清康熙后停烧。龙泉窑早期产品在器型、装饰、釉色各方面与越窑、温州窑、婺州窑相似,南宋中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南宋晚期窑业大发展,对浙江、江西、福建境内的窑业产生影响,形成烧制龙泉风格的青瓷窑系,产品畅销南北各地,并远销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 龙泉窑产品以民间生活日用青瓷为主。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绿,釉质薄匀晶莹,多以刻花、篾点或篾划装饰技法,表现波浪、蕉叶、团花、缠枝花、流云、婴戏等纹样。还有塑贴纹饰。器类以碗、盘、壶等为主,也有少量的盆、钵、罐、瓶等。造型端庄,制作工整,器底旋削平滑。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在匀称的瓶体上,刻划枝茎缠绕的牡丹花,以篾划的细密线表现花筋叶脉,肩、颈部以覆莲瓣纹作衬饰,整器上花纹满布,层次分明,主题纹样丰满鲜明,是北宋龙泉青瓷的代表作。浙江武义北宋元丰六年(1083)墓出土的龙泉窑青釉五管瓶,肩、腹部作塑贴花边装饰,展现了北宋早期龙泉青瓷器型与装饰特点。南宋中期的龙泉青瓷,釉色多淡青,釉质晶亮透明,多为刻花,篾纹渐少。青瓷器类新增多种式样的炉、盆、渣斗等,器物底部厚重,圈足宽阔浅矮,造型淳朴稳重。浙江松阳县南宋庆元元年(1195)墓出土的青釉弦纹盖瓶,胎厚色灰白,釉薄透体,细密的层层弦纹规整清晰,展现了南宋中期龙泉青瓷特点。南宋晚期的龙泉青瓷,胎色白,釉色青翠的梅子青釉或粉润如玉的粉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此时期的器类更为丰富,有各式碗、盘、碟、盏、盆、壶、渣斗等日用品和文房用具砚滴、水注、笔筒、笔架、棋子与佛前供用的各式香炉,还有八仙塑像等等。突出的器物是,模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青瓷鬲、觚、觯、投壶、琮等古雅之品。早期的刻划装饰已消失,堆贴、浮雕装饰大增。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纹盖瓶,在瓶的粗颈上环绕一条蟠龙,盖顶塑贴鸟形钮,小鸟翘尾、低首,似在垂视那神奇的龙,釉色青润如美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凸花葫芦瓶,瓶体的上、下部位,分别凸起折枝花和缠枝花,一色的粉青釉遮盖其上,衬出花枝的鲜嫩,展现了南宋龙泉青釉的美妙。在烧白胎青瓷的同时,龙泉窑还为南宋皇室烧造仿官窑的黑胎青瓷,在窑址遗存中有为数不多的黑胎青瓷残品。 宋朝瓷器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与其他窑的青釉有所不同。经对宋代龙泉青瓷标本进行的科学测定,发现龙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北宋青瓷为石灰釉,由于石灰釉的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一般釉层较薄。由玻璃相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的映出刻划纹饰,因而北宋龙泉青瓷多以刻、划花为饰。南宋的梅子青与粉青釉,则是在石灰釉内掺入“乌釉”制成的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适度的窑温与还原气氛中可呈现柔和淡雅如青玉般的粉青色调,这种粉青釉的釉层内含有大量小汽泡与未熔石英颗粒,能对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使釉的外观产生光莹温润的视觉效果,这种莹润的厚釉,不能清晰地透出刻划纹饰,故南宋龙泉青瓷多用堆贴、浮雕装饰。粉青与梅子青釉同属石灰碱釉,它们的青釉色调与釉的质感有所不同,由于梅子青釉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烧成温度较高,还原气氛较强,致使形成釉面光泽较强,釉层略带透明,色调青翠如青梅。南宋龙泉窑发明的石灰碱釉,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pingp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